英國政府昨 (7) 日公佈白皮書,列出一系列新措施對抗房屋危機。有別於以往僅着眼於提升置業比率,新政策旨在建造更多廉租屋、降低租金,紓緩租戶壓力,並懲罰囤地發展商。
香港《文匯報》綜合外電消息,英國政府此前宣佈斥資 70 億英鎊,希望在 2021 年之前,每年新建 22.5 萬間新屋。這些單位本來只是向有意置業者發售,但根據新白皮書,它們也可租給有需要人士。社區及地方政府大臣賈偉德形容樓市制度已「毀壞」,必須整頓。他提出兩大目標,包括讓樓價降至可負擔水平,以及鼓勵小型發展商建屋,政策新重心是預留土地提供更多房屋。
去年英國新屋落成量為 15.2 萬,按年跌 2%,廉價房屋落成量跌至 24 年低位,房屋及規劃大臣巴韋爾 (Gavin Barwell) 承認數字令政府尷尬。為了提升供應,政府計劃推出標準化建屋程序,計算每個地區所需的住屋數目,促使地方政府按時落實工程。
同時,地方政府將獲賦予更大權力,監督施工進度,例如要求發展商公開工程時間表。發展商取得施工許可後,須在 2 年之內動工,目標是防止大型發展商囤地;另一方面,政府會鼓勵小型發展商加入競爭,打破地產壟斷積弊。房屋密度也受規管,在土地供應短缺和交通方便的地區,須建造更高密度的住宅,而非連花園的獨立屋。
前首相卡麥隆 (David Cameron) 在任時,推出首次置業優惠計劃「Starter Homes」,根據白皮書,該計劃將轉為主力支持年收入少於 8 萬英鎊的家庭。政府還打算推出「終身個人儲蓄存款」,協助首置人士儲首期。租務市場方面,政府打算訂立最短租約期限,保障租客。
英國商業大臣賈偉德 (Sajid Javid) 表示,樓價不斷飆升,青年人難以覓得可負擔的居所,假如政府不坐言起行,「一整代人將會被拋在後頭」,他狠批地區政府誇大新屋落成數字。影子內閣房屋及規劃部長希利 (John Healey) 批評新措施軟弱無力,指政府過去 7 年推出一連串房屋措施但均告失敗,業主數量減少 20 萬人,露宿者倍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