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武漢肺炎 (COVID-19) 疫情在全球大流行,各國紛紛推出隔離政策與飛行禁令,造成經濟發展的危機與停滯。但與此同時,地球環境這段期間難得獲得喘息,遭受的污染顯著減少。
據英國《BBC》報導,紐約的研究人員發現,主要來自車輛的一氧化碳排放水準,比去年同期下降約 50%。科學家說,到 5 月份期間,通常是落葉腐化助推二氧化碳排放量最高峰時期,但今年測得的排放水準,可能會是 10 年以來最低的。
但這種轉好的情況預計只是暫時性的,一些警告認為,當疫情過去,各種污染排放又會立刻回升。
哥倫比亞大學教授 RóisínCommane 說:「在過去的一年半中,紐約的一氧化碳含量異常高。但如今一氧化碳卻是我見過最乾淨的時刻,不到我們在 3 月份通常水準的一半。」
這明顯與「減少不必要旅行」的政策相關。數據顯示,與去年同期相比,紐約市的交通量估計下降了 35%,除了有助於一氧化碳減半,二氧化碳排放量也降了 5-10%,甲烷的排放量明顯減少。
優質空氣日變多
不只是紐約,中國及義大利北部,都看到二氧化氮的大幅下降,二氧化氮是由汽車、卡車和公共汽車,發電廠以及越野設備的排放物形成的,也造成酸雨及大都市霧霾的重要因素。
英國的 Carbon Brief 網站涵蓋氣候科學、氣候政策和能源政策的最新發展,根據網站所做的分析報告,先前疫情在中國造成的停工與封城措施,在兩週的時間內,暫時將中國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減少了四分之一。
網站預估,以全年數據來看,這會使中國的碳排放量全年減少約 1%。
根據中國生態與環境部的數據,今年 2 月的「優質空氣日」數量,比去年同期成長了約 21%。
美國 NASA 與歐洲航太機構的衛星圖像,提供了類似的證據,發現今年 1-2 月期間,中國主要城市的二氧化氮排放量顯著減少,工業廠房上方的可見有毒氣體雲幾乎消失。
NASA 空氣質量研究員 Fei Liu 說:「這是我第一次看到在如此廣闊的範圍內,發生某項特定事件造成戲劇性下降。」
中國煤炭用量急降
但另一方面,研究人員感歎,這種污染變少的現象不會維持太長時間。
芬蘭能源與清潔空氣研究中心 (CREA) 首席分析師 Lauri Myllyvirta 表示,基於衛星的二氧化氮水平測量值已發現,與同樣農曆年後的 4 週期間相較,二氧化氮較去年同期下降約 35%。
Myllyvirta 表示,低排放可能不會持續,因為公司可以提高產量以彌補先前的損失。
根據 CREA 的說法,石油和鋼鐵產量下降以及國內航班減少 70%,但最大的推動力是中國煤炭用量的急劇下降。
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煤炭生產國和消費國,在 2018 年將其中 59% 用作能源。除了運營發電廠和其他重工業外,煤炭還做為廣大農村地區數百萬家庭取暖的唯一來源。
他表示,特別是如果中國政府堅持今年的 GDP 增長目標,則可能意味著啟動大規模的建設計畫,來支持 GDP,這就是 2009 年全球金融危機之後發生的事情。
留意報復性污染重演
在 2008 年全球金融危機之後,隨著刺激性支出刺激經濟增長,碳排放量比平均水平高出 5%,這種反彈又急又快,被取名為「報復性污染」。
在 2008-09 年金融危機之後,中國政府向經濟注入了 5860 億美元,來推動經濟,其結果包含巨大的基礎設施項目,也導致污染急增,嚴重要中國政府又不得不介入,啟動空氣污染行動計畫。
在 2017 年,習近平承諾將防治污染列為中國 3 大發展重點之一,並於次年成立了生態與環境部。但疫情之後為了恢復經濟,這部分進展又可能被擱至一旁。
綠色和平組織東亞資深氣候政策顧問 Li Shuo 表示,可能會有一輪經濟刺激措施,向中國的重工業注入廉價信貸。因此,預計今年下半年將看到污染物和碳排放量的增加。
值得注意的是,在疫情的全球大流行之後,不僅僅是中國,全球都可能希望立即加速生產。
英國東安格利亞大學 Corinne Le Quéré 表示,疫情緩解後,各國政府如何決定重新刺激經濟,這將可能對碳排放和空氣污染的規模產生重大影響。
Le Quéré 教授認為,各國政府現在在重新刺激經濟方面必須非常謹慎,要注意避免重回以化石燃料為核心的能源道路,才能對環境更為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