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戶跟你不一樣》為什麼大戶愛用外幣買基金?

投資大戶因為每一筆投資金額相較較大,所以只要差之毫釐,最終會有很大的差異。所以透過觀察大戶的投資方法,可以幫助你留意到平常不會注意到的細節。鉅亨買基金就發現了一件有趣的事,與一般投資人大多直接用台幣買基金不同,大戶只用外幣買基金,你知道為什麼嗎?

1. 理由一: 減少每次換匯的損失 

如果用非基金的計價貨幣投資的話,基金公司每一次都需要換匯一次(如果拿台幣去投資美元計價的基金為例,每次買跟賣基金,都需要換匯),而每一次換匯都有成本,因此大戶通常匯直接拿外幣投資基金,這樣就不需要每次都付出換匯的成本。 

透過基金公司換匯,換成美元的成本大約為 0.2% 左右,雜幣甚至可能高達 3%。
以華南銀行台幣兌美元的匯率(2020/3/12)來算,兌換一次(不論是買或賣美元)的成本大約是 0.17%,如果投資人投資 300 萬元,經過 10 次的基金買賣之後,直接用台幣申購基金比用外幣投資基金的換匯成本高出了 40,800 元。對於申購金額更高的大戶,付出更多的換匯成本更多,因此聰明的大戶投資人當然會選擇用外幣買基金。

2. 理由二:可自行掌握換匯時點
 
相較於股市高低點,台幣兌美元的匯率相對容易掌握。台幣兌美元過去近 20 年的走勢高低點相對穩定,因此,把匯率跟股市買賣拆開來操作較為有利,這也是大戶偏好用外幣直接買賣基金,再自己去掌握買賣外幣時機點的原因。

如果是用台幣買賣,在申購、贖回基金的當天,基金公司會直接換匯,而且投資人只有在成交之後才會知道換匯的成本。這樣較不透明、不彈性的作法,有充裕時間可以等待匯率點位的大戶都會盡量避免。

鉅亨投資建議

大部分直接用台幣買基金的人是希望可以保留多一些台幣現金在身邊,避免承擔匯率的變化,但其實投資海外基金不論是用台幣還是美元投資,都需要承擔匯率風險,只是換匯的主動權掌握在自己手上或交給基金公司。從現在開始就跟著大戶一起,使用外幣投資,不但可以讓投資人長期下來保有更多操作彈性,最重要的是省下換匯成本。

鉅亨精選基金

富達基金 - 全球多重資產收益基金 A 股累計美元 (本基金有相當比重投資於非投資等級之高風險債券且基金之配息來源可能為本金)

鋒裕匯理美元綜合債券 A2 美元 (本基金配息政策可能致配息來源為本金)

鉅亨投顧獨立經營管理
本資料僅供參考,「鉅亨買基金」已盡力就可靠之資料來源提供正確之意見與消息,但無法保證該等資料之完整性。內容涉及新興市場部分,因其波動性與風險程度可能較高,且其政治與經濟情勢穩定度可能低於已開發國家,也可能使資產價值受不同程度之影響,匯率走勢亦可能影響所投資之海外資產價值變動。投資人應依其本身之判斷投資,若有損益或因使用本資料所生之直接或間接損失,應由投資人自行負責,本公司無須負擔任何責任。
本文提及之經濟走勢預測不必然代表基金之績效,基金投資風險請詳閱基金公開說明書及投資人須知。
基金經金管會核准或同意生效,惟不表示絕無風險,基金經理公司以往之經理績效不保證基金最低投資收益;基金經理公司除盡善良管理人之注意義務外,不負責基金之盈虧,亦不保證最低之收益,投資人申購前應詳閱基金公開說明書及投資人須知。
各銷售機構備有基金公開說明書及投資人須知,歡迎索取。有關基金應負擔之費用(境外基金含分銷費用),已揭露於基金之公開說明書或投資人須知中,投資人可至公開資訊觀測站或境外基金資訊觀測站中查詢。
投資人投資以高收益債券為訴求之基金不宜占其投資組合過高之比重。基金經金管會核准或同意生效,惟不表示絕無風險。由於高收益債券之信用評等未達投資等級或未經信用評等,且對利率變動的敏感度甚高,故基金可能會因利率上升、市場流動性下降,或債券發行機構違約不支付本金、利息或破產而蒙受虧損。投資人應審慎評估,該等基金不適合無法承擔相關風險之投資人。基金經理公司以往之經理績效不保證基金最低投資收益;基金經理公司除盡善良管理人之注意義務外,不負責基金之盈虧,亦不保證最低之收益,投資人申購前應詳閱基金公開說明書及投資人須知。
投資於 Rule 144A 債券,境內高收益債券基金最高可投資基金總資產 30%; 境內以投資新興市場國家為主之債券型基金及平衡型基金最高可投資基金總資產 15%; 境外高收益債券基金可能有部分投資於美國 Rule 144A 債券,該債券屬私募性質,較可能發生流動性不足,財務訊息揭露不完整或因價格不透明導致波動性較大之風險。
不動產證券化型基金得投資於高收益債券,其投資總金額不得超過基金淨資產價值之 30%。
投資人因不同時間進場,將有不同之投資績效,過去之績效亦不代表未來績效之保證。
基金配息率不代表基金報酬率,且過去配息率不代表未來配息率;基金淨值可能因市場因素而上下波動。
基金配息前未先扣除應負擔之相關費用。基金的配息可能由基金的收益或本金中支付。任何涉及由本金支出的部份,可能導致原始投資金額減損。
 


延伸閱讀

相關貼文

prev icon
next ic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