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費懸崖危機來襲 壽險業面臨生死關

保費懸崖危機來襲 壽險業面臨生死關。(鉅亨網資料照)
保費懸崖危機來襲 壽險業面臨生死關。(鉅亨網資料照)

台灣人愛買保險,根據統計全民約有 6000 萬張保單,滲透率位居全球第一。對於壽險公司來說,保費收入就像是源源不絕的海水一樣,每月時間一到就會定期湧進來,不過,《財訊》報導指出,保險產業表面看似風光,但掀開後內部結構卻是千瘡百孔。

根據《財訊》報導,壽險公司挾著保戶託付的逾十兆元資產,帶動近 20 年來壽險業的資源規模,每年以 13.8% 的複合成長率暴增,2019 年占整體金融業比率達 35.5%,但近年「保費懸崖」造成收入下滑,利差損擴大牽動業者獲利下滑。

更不用說,台灣將與國際接軌十七號公報 (IFRS),業者需透過增資來提高資本適足率等。在這些問題都還無之際,今年 3 月的全球股災,更讓壽險業的窘境大現形。

根據公開資訊,盤點台灣 22 家壽險業的體質,赫然發現三大現象,一、七家壽險公司的淨值在今年第 1 季銳減超過 3 成,淨值就等於公司價值,其中宏泰人壽的淨值甚至衰退逾 8 成;二、有 2 家投資海外非成熟市場的比重超過 3 成,代表投資曝險風險大增;三、清查淨值比與資本適足率二大指標,也有 4 家出現雙紅字,意味著業者的清償能力正在大幅下降。

(財訊提供)
(財訊提供)

《財訊》報導指出,隨著經營環境的改變,有些壽險業者已經著手展開結構調整,逐步健全體質;但部分業者仍採取以拖待變的態度,讓危機愈來愈大。雖說政府放任壽險公司倒閉的機率不高,但光靠政府監管仍不夠,民眾也應主動出擊,了解保險公司的經營情況,選擇積極調整的壽險公司,甚至也能在金融股中找到投資機會。


延伸閱讀

相關貼文

prev icon
next ic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