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張琬琳
貿易戰與疫情衝擊,全球經濟面臨斷崖式下滑危機。但晶圓製造龍頭台積電幾乎不受外在的環境影響,2019 年營收創下歷史新高,先進製程更是獨步全球。「人類生活可以更安全、更便利,一切根源都在半導體,」台積電總裁魏哲家言談中的自信其來有自,而距離他從創辦人張忠謀手中接棒,才剛滿兩年。
「半導體是驅動未來科技世界的力量。」畢生奉獻半導體領域的魏哲家,正是因為這樣的相信,所以全心投入、不斷超越;也是因為這樣的相信,讓他有足夠的熱情與技術力,感染並說服客戶與台積電合作,一起轉動世界!
「自駕車概念 20 年前就有,但當時為何做不到?這一切都跟半導體技術的推進有關。」兩年前,一位國際車廠的高層告訴魏哲家,他們投入自動駕駛已超過 10 年,但進展實在緩慢。魏哲家後來知道,其實自駕車在行進中要不斷收集環境資訊,同時辨識是行人還是建築物、紙屑還是鳥獸。假設車行速度每小時 21.6 公里,1 秒平均要走 6 公尺,車子每走 0.06 公尺就得判斷要煞車還是轉彎,等於自駕車 1 秒要收集 10 億次資料,並在千萬分之一秒作出判斷,這些都得靠半導體的運算能力,「但 20 年前,半導體技術還不到那裡。」
聰明、反應快,善用簡單、有趣的例子來說明複雜的事情,這就是魏哲家。無論是學術圈素有盛名的學者,經驗豐富但算盤打得精的客戶、或是剛接觸半導體產業的新手記者,魏哲家都有辦法讓他們帶著「半導體驅動世界科技」的興奮感而回,從此成為台積電的信徒。
技術人變業務人 換位思考屢建戰功
魏哲家從交大電機碩士畢業後,赴美深造取得耶魯電機博士,加入台積電前,他已是新加坡特許半導體的資深副總。2009 年張忠謀把他從技術部門主管調至業務部門歷練,從研發人轉換跑道為業務人,他的親和與幽默也迅速抓住大客戶的心,交出亮眼成績單。
怎麼辦到的?魏哲家透露秘訣在於換位思考:「我會站在客戶的位置,思考如果我是他,我會怎麼看這件事,用這樣的角度來跟對方溝通。」跟客戶溝通從來不是件容易的事,尤其台積電交手的對象從來不乏世界級企業,但他總是能夠舉重若輕,讓賓主盡歡,甚至曾經的競爭者也心甘情願變成客戶。
2017 年張忠謀宣布即將退休的計畫,隔年,魏哲家正式接任台積電總裁,台積電整體營運計畫、戰術指揮、競爭策略等,都由他決定。少了張忠謀的台積電,頻頻被外界用放大鏡檢視,甚至以美國蘋果公司執行長庫克接下賈伯斯棒子之後的公司表現,來衡量魏哲家。而這位進入台積電 23 年,曾掌管 8 吋廠、主流技術事業群、業務發展部門的總裁沒讓大家失望,不但繼續帶領台積電穩坐晶圓製造龍頭寶座,更屢屢刷新營收、獲利紀錄。
慢 1 周交貨 產品會慢 1 整年
複製台積電的成功,一直都是管理學的熱門題目,除了技術領先群倫、卓越製造能力、客戶絕對信任外,又是甚麼不斷驅動台積電獨占鰲頭,不斷向前?
「台積電的成功,絕對不是單打獨鬥來的,而是跟客戶一起成長,」魏哲家直接了當的指出,當客戶要設計一個能贏得市場的產品時,就要把台積電技術的精髓用到極致,因此,台積電必須跟客戶討論,共創出最棒、最有利的技術,「每一個製程都是客製化的,換句話說,客戶產品銷售好、量就大、量大就容易看到問題,並調整技術,選定最適合的技術,就不可能跑到台積電以外的公司重新開產線,划不來。」
台積電的準時交貨也是出了名了的,這在科技業是難以想像的重要。魏哲家提到,「有時因為你慢了 1 星期,你就會整整慢 1 年。」
魏哲家解釋,當客戶在競爭對手的首次投片良率僅 50% 時,台積電的要求是 98%。「第一次不成功,過 1 個星期再來不行嗎?」魏哲家舉例,美國每年 9 月新車上市、6 月要拿政府執照、3 月就要驗車,前一年 12 月得把車子做好,汽車零件供應商 9 月就要供貨,換言之,要是零件商慢了 1 星期,新車上市就會整整慢 1 年。「或試想,慢了 1 年上市的手機還有競爭力嗎?」台積電站在客戶的立場,就要永遠準時交貨,永遠比競爭對手快,甚至還要提早。
跟客戶一起成長 一路推到世界最前面
魏哲家的「跟客戶一起成長」完全不是客套話,他解釋,客戶產品如果大賣,台積電更沒有辦法停下來休息,馬上被客戶約來討論下一個技術節點,「就像抓到大魚哪有放手的道理,幾乎沒有休息的機會,等於是一路被 Push 到世界最前面,」這正是台積電先進製程遙遙領先競爭對手的核心關鍵。
台積電打造的「客戶信任模式」也是市占率一路走高的秘密武器。魏哲家將其歸功於張忠謀的遠見。30 年前,台積電開啟專業積體電路製造服務商業模式時,無人敢打包票它能否能成功走自己的路。歷史證明了,這正是打造台積電為世界級企業的秘密,「是台積電的 Beauty(美好)所在。」
保持好奇心努力工作 總裁之路無捷徑
深刻掌握台積電商業模式,進而淋漓盡致的發揮,魏哲家若不是有握雲拿霧的本事,如何從接班梯隊中脫穎而出?他打趣說,「如果要我開一堂課,談怎麼樣才能成為台積電 CEO,講的一定不是事實,」對魏哲家來說,時代在變、對手在變,所有戰略都得因時制宜;但唯一不變的是,「保持好奇心、努力工作」始終是他得以不斷超越自我的職場初心。
他回憶,在德州儀器的第一份工作,是量測晶圓上的鈦合金,經爐管熱氧化後的電阻性,這任務讓他一度覺得「讀博士來做這個有點大材小用,」然而他一轉念,開始思考「如果用的矽晶材不同會怎樣?換成單晶矽、或多晶矽又會如何?金屬如何跟晶圓反應?」愈想愈多,愈鑽愈深,這個原本半天就能完成的工作,魏哲家研究了 4 年,還因此拿了 10 多個專利、發表好幾篇論文。或許這就是那堂沒開的 CEO 課程中,難以傳授,卻最發人深省的一部份。
轉載自《工業技術與資訊》月刊第 345 期 2020 年 10 月號,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