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人以「敢鬥爭」優先!習近平20大報告、這1.6萬字沒說出口…一文揭密「選擇遺漏」重要關鍵

撰文 ‧ 今周刊編輯團隊

中共二十大閉幕隔天,10 月 23 日上午,新一屆中共中央委員舉行了二十大一中全會,選出中央政治局委員、政治局常委以及中共中央總書記。

值得留意的是,10 月 16 日當天習近平宣讀的「流傳版」二十大報告,其實僅約 3.5 萬字報告全文的一半,換句話說,約 1.6 萬字被「選擇性地遺漏」了。

那消失的 1.6 萬字說了什麼?

本刊交叉比對口頭版與紙本全文報告,發現在國人最關心的台灣問題部分,相較於習口頭報告時強調「決不承諾放棄使用武力」,未說出口的書面文字包括「和平統一、一國兩制」,以及「堅持一個中國原則和九二共識」,此外亦藏著一些相對「溫情」的成分,例如「兩岸同胞血脈相連,是血濃於水的一家人」。

在攸關與西方對抗的環節中,習在口頭報告中刻意避開了「不足」的部分,但在紙本中則直接承認「推進高品質發展還有許多卡點瓶頸,科技創新能力還不強」,在有關政府內部問題上,紙本報告明載卻未說出口的,如痛批「一些黨員、幹部缺乏擔當精神,鬥爭本領不強」,似是挑明用人將以「敢鬥爭」為基本信條。

對此,某政府內部人士指出,「之前看過各種入常名單的預測,若對比結果,每個預測至少都猜錯 3 個,但偏偏這 3 個都是能力比較強的。」言下之意,是習近平確實如不少分析所言,只看忠誠度,不看能力。

攤開七名新任常委名單,若依順位推估未來接任的職位,則分別是國務院總理李強、人大委員長趙樂際、政協主席王滬寧、中央書記處書記蔡奇、常務副總理丁薛祥,以及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書記李希。

對於李強的出線,不少分析認為這顯示習近平已不在乎中國的經濟成長,「李強和丁薛祥都是習的祕書長,大內總管出身,毫無國務院工作經驗,現在卻要來管經濟和產業?」知名中國問題專家汪浩如是質疑。

那麼,習的第三任期,誰將主管經濟?一位熟悉中國官場的學者指出,在新任常委普遍未有經濟專業背景與中央單位歷練、都是「經濟門外漢」的狀況下,如果未來習近平真「有意」諮詢經濟政策,此次新進入中央政治局委員、現任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主任的何立峰,或是可留意的人選,「他是廈門大學財政金融系財政學專業畢業,經濟學博士,可能比較有機會在經濟上扮演要角。」

「整體來說,這就是一份極度不尋常的名單。」一位在上海經商超過 25 年、長期觀察中國政治的台商分析,這回中央政治局除了讓「習家軍」全拿之外,無論是打破過去 20 年傳統未納入任何女性成員,或缺乏金融改革派人士,抑或中央軍委成員只有陸軍體系,種種怪象,「都代表這是大亂鬥底下、缺乏實務討論的名單。」

他進一步分析,這雖然代表習派大勝,但也代表「沒有別人要繼續跟你玩了」,影響所及,則是「政府治理恐龍化」。他說明:「一來,中國幅員廣大,各地情況差異甚大,中央領導班子本來就需要『五湖四海』的人馬參與。其次,在習近平高度集權之下,可以想像,未來各地任何事務都要等待習近平的指示,嚴重影響效率。」

中共新修訂黨章首度明確納入「反台獨」內容,也讓外界憂慮,對台「以戰逼統」的可能性恐大為提高。旅美中國獨立學者劉仲敬觀察,在「習皇帝」終於掃除一切障礙、順利連任之後,迎接他的是一個經濟、財政、軍事力量逐漸走下坡的中國,「那麼,他就有很強的理由,在軍事和財政力量還在高峰時採取冒險行動。對台灣來說,這當然意味著戰爭的風險。」

來源:《今周刊》 第 1349 期
更多精彩內容請至《今周刊》


延伸閱讀

相關貼文

prev icon
next ic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