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假期間流動性較低,美元指數在今年最後一個交易日走低,周月季線全面收黑。即使第 4 季走勢乏力,美元指數今年仍創 7 年來最佳年度表現。日元兌美元今年一度貶破 150 大關,創 32 年新低,Q4 雖逆轉走勢,今年表現仍重貶近 14%,是 9 年來最糟。
周五 (30 日) 紐約尾盤,追蹤美元兌六種主要貨幣的 ICE 美元指數 (DXY) 下跌 0.32%,至 103.50,周線貶 0.8%,月線和季線分別貶 1% 和 7.7%,但全年仍漲約 7.8%,是 2015 年以來最大年度升幅。
為阻止通膨飆高,聯準會 (Fed)3 月以來累計升息 425 個基點,帶動美元強勢攀揚,但隨著全球主要央行跟進 Fed 的激進緊縮步調,加上投資人押注 Fed 的升息行動接近尾聲,美元 Q4 走勢風雲變色。
ForexLive 首席貨幣分析師 Adam Button 認為,2023 年的最大問題究竟是成長疲軟還是通膨頑強,每個人都陷入掙扎,如果是成長乏力,美元將會下跌,若是高通膨,美元會上漲。
歐元漲逾 0.4% 至 1.0706 美元,雖然 Q4 狂升逾 9%,今年仍跌 5.9%,經濟成長疲軟、烏克蘭戰爭和 Fed 強硬的政策立場,是今年令歐元承壓的主要原因。
Corpay 首席市場策略師 Karl Schamotta 說:「更高的利率加上更強勁的經濟成長,正幫助資金回流歐元區,但兩者都存在風險,尤其是若能源價格再度上漲,或歐洲央行開始變得沒那麼鷹派。」
英鎊升約 0.2% 至 1.2082 美元,今年跌 10.7%;被視為風險偏好流動性指標的澳幣漲近 0.5% 至 0.6810 美元,今年貶 6.4%。
離岸人民幣兌美元上漲 0.7% 至 6.9239 人民幣,是 9 月中以來最高。離岸人民幣本周貶近 1.2%,但今年大漲 8.8%。
中國實施 3 年的嚴格封控後,本周宣布將鬆綁入境旅客的檢疫規定,但因國內疫情依舊嚴峻,對重新開放的樂觀情緒也被沖淡。
Nordea 首席分析師 Jan Von Gerich 表示,中國的重新開放將成為市場波動的根源,不過一旦真的出現正面的經濟影響,應有助於提振全球風險胃納。
美元兌日元下跌 1.4% 至 131.11 日元,周月季線均收黑,且 Q4 大跌逾 9%。然而,日本央行的極度鴿派立場,今年仍令日元匯價重貶近 14%,是 2013 年以來最差年度表現。
美元兌瑞士法郎走勢穩定,小漲近 0.2% 至 0.9242 瑞郎。瑞郎今年貶約 1.3%。
加密貨幣方面,比特幣截稿前暫報 16,597 美元,今年為止已下跌超過 64%,以太幣報 1,198 美元,今年跌約 67%。
截至台灣時間周六 (31 日) 約 6:00 價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