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 2017 年以來,中美貿易關係的動態發生了顯著變化。中國不再像過去那樣依賴美國市場,此轉變使得中國在面對美方的挑釁時擁有了更多的反制選擇。隨著川普當選美國總統,雙方之間的「大談判」(Grand Bargain) 取代「川普交易」成為全球市場的新焦點。
隨著川普再次崛起,許多人開始談論「川普 2.0」的概念,這代表著他在貿易政策上的持續強硬立場。川普的「讓美國再次偉大」(MAGA)運動強調重振美國經濟和製造業,這理念也深深影響了他的貿易政策。
川普政府的貿易政策對全球市場的影響已經開始顯現,川普將加拿大和墨西哥拉進了針對中國的大規模「貿易戰」,以及選擇更多反自由貿易的人在新政府任職,儘管如此,美股上周仍大幅上漲。
川普圈子「透過讓局勢升級從而達到局勢降級的目的」的策略可以奏效的觀點是否正確?常駐東京的資深亞洲觀點作家威廉 ‧ 佩塞克 (William Pesek) 在《巴隆周刊》上闡述其觀點,認為川普恐無法如願,特別是面對中國的反應時,川普希望透過威脅徵收高關稅來迫使中國屈從,但該策略的有效性卻受到廣泛懷疑。
首先,川普任命的財政部長史考特 · 貝森特 (Scott Bessent) 被視為其談判策略中的一個重要人物,然而,中國的反應將成為決定性的因素。在上一次貿易戰中,中國展現了其靈活應對的能力,川普的多次失誤讓中國在關鍵時刻佔據了上風。Pesek 指出,川普對貿易戰的期望未能實現,並未減少中國的貿易順差,反而使美國的工作流失到越南等國。
中國可能會採取一系列措施來應對川普的貿易政策,例如在川普推動美元貶值之前,先行貶值人民幣,以抵消高達 60% 的關稅影響。此外,中國也可能限制向美國出口一些關鍵商品,這將對美國的半導體和電動車等產業造成重大影響。中國在這方面的行動可能引發更大的經濟波動,並加劇全球貿易的不確定性。
在此背景下,美日關係也變得愈加重要。日本首相石破茂對川普的貿易政策感到擔憂,特別是在川普威脅對加拿大和墨西哥徵收高額關稅的情況下。日本對川普 2017 年退出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TPP)仍心存芥蒂,因為 TPP 曾是日本遏制中國影響力的核心策略之一。當年日本前首相安倍晉三曾動用了大量政治資本說服他所在的自民黨加入 TPP,但其奉承和順從並沒有阻止川普退出 TPP,而 TPP 的崩潰使得日本在面對中國的經濟擴張時失去了重要的多邊貿易平台。
日本政府在此情況下,努力尋求與其他國家的貿易協定,以彌補 TPP 的缺失。日本與歐盟簽署的自由貿易協定就是此舉的體現,這不僅有助於日本鞏固與歐洲的經濟聯繫,也能在某種程度上抵銷中美貿易戰帶來的負面影響。
如果川普繼續推行其強硬的貿易政策,中國有可能在 2025 年成為自由貿易的主要擁護者,而美國則可能回到 1985 年的貿易模式。這將促使「金磚國家」(巴西、俄羅斯、印度、中國、南非)及「全球南方」國家在貿易和金融領域進一步推動去美元化的進程,並對全球經濟格局產生深遠影響。
Pesek 警告,「川普 2.0」與中國的「大談判」可能只是一場走過場的公關手段,若川普在談判中採取激進立場,將使雙方都面臨更大的經濟困境。「最糟的情況是渴望「復仇」的川普和中國談判時火力全開,而這樣的做法會讓所有人變得更窮。」Pesek 說。
全球經濟的未來將取決於川普是否能夠抑制最糟糕的衝動,並在面對中國時採取更理性的策略。這場貿易戰的走向,不僅影響中美兩國,也將對日本及其他貿易夥伴國家產生深遠的影響,進一步改變全球經濟的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