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政府近期採取增加儲蓄並削減開支的措施,這項政策可能會對企業利潤產生深遠影響,進而引發美股的回調。目前,企業利潤在 GDP 中的佔比已達到歷史峰值,然而,僅依靠財報來理解企業獲利能力顯然是不夠的。
根據 Kalecki 利潤方程式 (Kalecki Profit Equation),企業利潤的形成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包括投資、家庭和政府儲蓄、股息分配以及國際貿易等。這個方程式揭示了企業總利潤的組成:利潤 = 投資 - 家庭儲蓄 - 國外儲蓄 - 政府儲蓄 + 股息。這個公式清楚地表明,企業的總利潤不僅依賴投資,還與家庭和政府的儲蓄、外貿差額以及企業的股利支付密切相關。
在當前經濟環境下,政府的財政赤字被視為刺激整體需求的重要因素,進而推動企業獲利的成長。然而,如果家庭儲蓄增加或政府削減開支,企業的獲利水準可能會受到顯著打擊。這種情況在疫情期間表現得特別明顯,當時家庭儲蓄大幅成長,消費者開始大規模消費,企業利潤率的飆升也就不足為奇。
法國興業銀行的 Albert Edwards 指出,近期企業利潤率的激增與兩大關鍵事件密切相關:一是新冠疫情後的供應鏈受限,二是俄羅斯與烏克蘭衝突導致大宗商品成本上升。儘管如此,Edwards 強調,近期利潤率激增的一個重要推手是大規模的財政擴張,政府的支出增加使得企業得以受益。
然而,隨著川普政府即將上台,提出削減支出和赤字的政策主張,這項措施可能在短期內帶來不小的挑戰。儘管從長遠來看削減赤字可能是有益的,但短期內卻可能對企業獲利造成壓力。
此外,投資趨勢與消費行為的改變同樣扮演了關鍵角色。疫情後的刺激政策點燃了消費熱潮,為企業獲利的攀升添了一把火。同時,過去十年持續的低利率環境也激發了企業大規模的投資活動和股票回購,為獲利成長注入了強勁動力。
然而,Montier 警告,企業利潤率的歷史高峰恐難持久。他指出,若政府大規模支出的時代已悄悄降臨,獲利在國民生產毛額中的佔比或許會持續高於往常。然而,經濟理論並未給出利潤率必然回歸均值的確切理由。真正應回歸均值的是資本報酬率,而非銷售報酬率。
Montier 進一步分析了席勒本益比(Shiller P/E),這項指標以十年獲利作為本益比的分母,旨在平滑獲利的周期性波動。在當前經濟背景下,這項指標顯得尤為重要,因為它自然納入了過去十年獲利較高的現實情況。
儘管有些分析師認為財政赤字將持續存在,並因此推動利潤率結構性上揚,但美國市場目前的交易水準仍高達約 35 倍本益比。這意味著投資者可能面臨長期的低迴報困境。即便不考慮估值或利潤率的均值回歸,投資者所能被擊敗的實際回報率也僅約為 3%,這一數字幾乎無法充分補償持有股票所承擔的風險。
Montier 在研究中指出,政府與家庭支出(負儲蓄)的激增也催生了另一個異常現象:經利潤率調整後的估值與基於盈利的估值指標出現顯著背離。歷史經驗表明,若利潤率回歸至正常水平,那麼經利潤率調整後的本益比(CAPE)將遠高於標準 CAPE 所顯示的水平。
未來,任何增加政府儲蓄的舉動都可能成為引爆點。隨著全球各國政府努力應對通膨與不斷攀升的債務負擔,緊縮措施或許將應運而生。以美國為例,圍繞削減社會項目與基礎設施支出的預算討論正愈演愈烈,任何大規模的削減都可能削弱總需求,進而對企業收入造成衝擊。
此外,家庭儲蓄趨勢也是值得關注的重要因素。隨著通膨侵蝕購買力,消費者面臨更高的借貸成本,儲蓄而非消費的衝動愈發強烈。在經濟衰退期,這種行為可能演變為惡性循環:消費下滑重創企業,導致招募與投資縮減,進一步抑制經濟成長的活力。
在 Kalecki 的框架中,家庭儲蓄的增加將直接對企業利潤構成拖累。投資者需要警惕,Kalecki 利潤方程式深刻揭示了債務與赤字如何透過擠佔生產性投資資本來削弱經濟成長、引發通貨緊縮,並警示赤字開支逆轉對投資者潛藏的風險。
目前市場估值偏高,很大程度源自於投資人對高利潤率將持續存在的假設。然而,歷史經驗告訴我們,高獲利期並非可以無限延續。從宏觀經濟的角度來看,不可持續的高利潤率終將因均值回歸而面臨下行的壓力。任何財政緊縮政策或消費者減少支出的行為,都可能導致企業利潤下滑。
儘管企業獲利與市場未來的表現總是難以準確預測,了解其中的影響因素無疑能為投資人帶來優勢。投資者必須深刻地認識到政府政策、家庭消費行為以及企業營運之間的相互依存關係,為可能出現的各種結果做好充分準備。